首页 > 文献 > 乳制品无菌枕包装抗穿刺性能的检测方案

乳制品无菌枕包装抗穿刺性能的检测方案

2017年4月14日 admin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摘要:乳制品是高蛋白制品,若产品包装在运输和销售环节出现破袋和泄露等情况易造成乳制品发霉变质,因此其包装应具有较高的抗穿刺性能。本文以乳制品无菌枕包装袋为例,采用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XLW(PC)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测试乳制品无菌枕包装的抗穿刺性能,并介绍了测试的原理、设备参数、适用范围及试验步骤,可为行业内监测包装袋的抗穿刺性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乳制品、无菌枕包装、破袋、泄漏、抗穿刺性能、耐穿刺性能、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1、意义

乳制品是使用牛乳或羊乳及其加工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的产品。现今,乳制品每天都会以各种包装形式出现在人们生活中。若产品出现破袋、涨袋、泄漏、发霉变质等问题会引起消费者对生产企业以及产品的信任度降低,所以乳制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对包装质量的监测与验收。

抗穿刺性能又称耐穿刺性能,即对食品包装抵抗尖锐硬物刺穿能力进行评估的指导性指标。无菌枕产品在使用和销售过程中易出现相互冲击的情况,而无菌枕包装上、下封边的四角部位比较尖锐,若包装袋的抗穿刺性能差,则易发生破袋和泄露的情况,乳制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对包装抗穿刺性能的检测。

图1  乳制品无菌枕包装

2、执行标准

国内有关软塑包装抗穿刺力的测试方法主要依据为GB/T 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中穿刺性能部分所要求的检测方法。

3、试验样品

某包材厂提供的液体乳专用的无菌枕包装。

4、试验设备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XLW(PC) 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图2  XLW(PC) 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4.1 测试原理

将试样固定在夹具上,安装在动夹头上的穿刺针穿刺试样,通过位于动夹头上的力值传感器与位移传感器测试并记录穿刺过程中的力值变化。

4.2 适用范围

(1) 本设备可用于塑料薄膜、复合膜、薄片等材料的抗穿刺性能、拉伸性能、拉断力、抗拉强度与变形率、抗撕裂性能、剥离强度性能、热封强度性能等指标的测试;可用于输液袋盖、软橡胶瓶塞、口服液盖穿刺/拉拔力的测试;可用于胶带解卷力、塑料瓶抗压力、组合盖及果冻杯、酸奶杯盖膜的开启力等产品与包装性能的测试。

(2) 本设备可满足GB/T 10004、ISO 37、GB 8808、GB/T 1040.1、GB/T 1040.2、GB/T 1040.3、GB/T 1040.4、GB/T 1040.5、GB/T 4850、GB/T 12914、GB/T 17200、GB/T 16578.1、GB/T 7122、 GB/T 2790、GB/T 2791、GB/T 2792、GB/T 17590、ASTM E4、ASTM D882、ASTM D1938、ASTM D3330、ASTM F88、ASTM F904、JIS P8113、QB/T 2358、QB/T 1130等国内外相关标准。

4.3 设备参数

500 N、50 N两种规格的力值传感器可供选择。

根据相关标准规定,设备提供50 mm/min、100 mm/min、150 mm/min、200 mm/min、250 mm/min、300 mm/min、500 mm/min七种试验速度,可根据试验标准要求自由设定。

1000 mm的超长行程可以满足大变形率材料的测试。

限位保护、过载保护、自动回位以及掉电记忆等智能配置,保证用户的操作安全。

一台试验机集成穿刺、拉伸、剥离、撕裂等七种独立的测试程序,为用户提供了多种试验项目的选择。

支持LystemTM实验室数据共享系统,统一管理试验结果和试验报告

5、试验过程

(1) 用取样器从乳制品无菌枕包装袋上裁取直径为100 mm的试样5片。

(2) 将试样分次装夹到穿刺试验专用夹具上,并将夹具固定在试验设备上。

(3) 设置试验速度、试样厚度等试验参数。

(4) 点击开始试验选项,试验开始。设备自动计算、显示最终的试验结果。

6、试验结果

本文测试液体乳无菌枕试样的抗穿刺力分别25.922 N、25.417 N、24.806 N 、26.122 N、26.065 N。

7、结论

XLW(PC) 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是一款专业用于塑料软包装抗穿刺力及抗拉等项目测试,真实反映乳制品无菌枕包装的抗穿刺性能,其设备操作简单、测试精度高。Labthink兰光作为包装检测设备研发与制造业的翘楚,为全球客户提供专业、高端的包装检测设备和检测服务。了解其相关的检测设备,您可登陆www.labthink.com查看。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愿借此与行业中的企事业单位增进技术交流与合作。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所有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分类: 文献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评论.